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

[活動集錦] 南崁講堂I 《城市的遠見—看見古川町》影片座談 | 陳板老師


[紀錄] 2014.06.14  古川町影片講座 社造力量 -- 南崁文化協會/吳凱琳 撰稿

    「真正的社區營造,是人與人的相處,自己的社區自己救,自己培育代理人」陳板老師在開始放映影片前,一語道盡社區營造的中心點,讓在接下來古川町社造影片的欣賞,更有切入點去觀摩及體察,美好總是從優秀的範本開始模仿,古川町成功的社造過程,無疑是給這次參與講座的朋友,有更深一層的社造體認及感動,也是種下往後社造人才種子的開始。
 
   一開始古川町觀光協會以古川祭為主體,推動觀光振興,但是隨後這樣的想法開始修正,轉為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,以及提升對鄉土保護的共識。 1965年,推動瀨戶川的整理工作,讓一條又髒又臭的古老渠道,恢復潔淨的面貌,那樣的信念,不只是清理水道,而是徹底生活習慣的改變,不再有人往水道排放污水,居民固定晨昏各一次清理水道垃圾,甚至一起放養錦鯉,目的在於考驗居民,能不能保持水質,讓錦鯉存活。

   瀨戶川的再造,成為一個起點,有了美麗的渠道,居民開始注意街道,他們希望古川町整體景觀能夠保存,不要再繼續破壞下去,在1970年代就透過「古川町市街地景觀保存自治條例」的制訂,阻止古川町的不當開發。

  「瀨戶川」整治的經驗,這是一個動容的感染力,小鎮裡家家戶戶前的水溝成為接下來整治的對象,居民的努力十分徹底,從水質清澈如溪水,居民可直接取水澆花、清掃,,好還要更好。就像古川町影片播放結束後,陳板老師和大家分享到,影片中社區的天橋因破壞美觀,而打掉蓋地下道,提醒我們既然要做就要整體做好,一次到位的美,也不會浪費資源,古川町的社造更讓我們深思;社造縝密企劃的重要性,以及密集互動及溝通。

即刻報名【南崁講堂】

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 

  社區發展都由夢想開始,從古川町社區營造發展的歷程中,我們感受到居民的凝聚力,他們的團結表現在街道、花草和河流之間,讓人覺得原來打造周遭的生活環境並不難,只要有心中存有那份熱情,關懷地方每一個角落,他們維持了四十年,也讓古川町的年輕人就算大都在外地工作,古川祭的到來是年輕人回鄉出錢出力的時機,這樣的社造無形中在他們心中萌芽一段時日。

講座學員互動 

  幾位上台分享的學員裡,分享的字句裡都有個共通點,就是覺得南崁都市化太快、太密集,人情也較為冷漠,他們想改變,雖還不知如何下一步,但這次講座的參與就是很好的一個起始點,開始有夢想。因為南崁文化協會的成立,就是一個社區營造的平台,這裡有講座、培訓、導覽等規劃,雖一切還在建構及摸索中,但生力軍有心的參與,就是成長過程重要一環,我們還有夢,傻子的夢--去做就對了,大家一起扶持及參與,這樣的凝聚力,就是社區營造永續經營的開始。


[心得] 南崁文化協會/吳宥娟

所有,所有奇妙的故事,常常有一個奇妙的開端,在那當中總是帶著無限的浪漫…

南崁文化講堂今日開辦第一場講座,由從事社造教學超過20年的陳板老師導讀,透過影片《古川町 城市的遠見》,認識一個日本的美麗城鎮古川町,在故事中,我看見「小可以改變大」的神奇力量。更看見日本人同心同事,守護心守護傳承的美感。

古川町,人口約只有一萬六千人,四周所擁有的美麗風景提供了當地非常優質的市鎮環境,加上居民長達四十年的努力不間斷,這才造就了全球典範的社區營造。

當地居民對於木工的用心,造就了古川町聞名全日本的精湛工藝。古川最引以為豪的建築物,是不用一根釘子就可築成的。文化館便收錄了這方面的資料,為了保留傳統精湛技藝,建造過程中走訪了所有工匠製成地圖,並蒐集到355個雲飾,這些全都鑲嵌在「飛驒之匠文化館」。

日本認真鑽研和融新輔舊的民族精神,不但使居民同心協力,也對各個細節無微不至,融合傳統活動如:起太鼓,不但使得這個地區更具特色,增加觀光客對古川町的好奇,如今,古川町每年湧進大批的觀光客,觀光收入想必相當可觀。  

「白壁土藏通り」。是由名為瀨戶川這條人工水道構成,周圍的房子古色古味,時有垂柳拂地,而川中飼養了許多鯉魚。冬天為免鯉魚凍死,古川的居民還會協力把鯉魚遷到別的地方。

看到古川町的水溝竟如此清澈,我真的驚訝,台灣再不擺脫缺乏公德心的形象,要使我們擁有乾淨的生活,可能還要很久很久...  
 
而,把這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,當年居然是起源於一個六年級的小女孩!

有一天,這個名叫初田百江的小女孩遇見了一位來自大阪的阿姨,阿姨看到家鄉常見的銀杏驚呼好美麗!她想…為什麼阿姨覺得銀杏好美麗?

於是,她開始重新去認識、去感受她的家鄉,故鄉裡的一草一木和故事…

然後,她發現她的家鄉很美卻很髒亂,於是她寫了一封信給鄉公所,鄉公所收到信之後沒有棄之不顧,而是很感動地做出了配合。一開始是在臭水溝中放錦鯉,提醒大家要保持水源乾淨,如此竟開始發動了整體的社區改造。


身在台灣的我簡直是既羨慕又忌妒地覺得不可思議啊!

同村共治塑造了日本非常好的生活型態,但台灣從過去的農業社會轉型之後,並沒有將過去完備的鄰里關係隨之調整,我們急著在很多硬體上靠向資本主義,但人與人之間卻也因此變得疏離冷漠,對城鄉大小事也不再關心,這就是極權、貪腐和濫權有機會趁虛而入的缺口吧!

能不能重新找回新的組織模式?我想學運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而今天陳板老師一開場說的一些話,更是深深打動我心。他說,他今天參加了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、不知道未來、也不知道可以走多久、走到哪裡的一個聚會,但這非常高的不確定性卻也充滿了非常高的可能性,容許每一個人發揮!

陳板老師說:人的生命很難在職場上獲得肯定,因為相處不是證照而是人心,如果沒有一個社區在談教育改革,全台灣的教改有可能成功嗎?

我認為老師點出了重點!如果不從最底層開始捲動,我們怎麼可能發揮影響力?基層的家長和老師如果觀念不改變,依然投機、依然功利,如何培養一個有良知良能關心家鄉的年輕人?縱使真的有非常好的教改計劃,依然會在家長求成績心切的心態中鎩羽而歸,建構式數學的推動就是一例。
羨慕不能只是羨慕,而是要做出行動,從自己的家鄉開始,找到我的嚮往,有想像才有追求;有嚮往,才有夢想的實現。

影片介紹讓我不禁連想到齊豫的一首歌《Whoever Finds This,I Love You 》誰撿到這張紙條,我愛你。發現Even也像是寫字條的小女孩,撿到的人都會不自禁地說:我愛你。



連結,是生命與生命之間,奇妙浪漫的因緣。

當年的12歲小女孩重新認識自己所愛的家鄉之後,寫了一封信,發起了一個夢,然而,這個夢想如果沒有全村的居民一起努力一起改造一起守護,那個夢很可能至今仍躺在角落裡無人聞問,那麼,臭水溝只會越來越臭,不會有滿溪的錦鯉,更無法像現在,可以拿「水溝水」來澆花、洗地、養魚,乾淨地讓外國人羨慕、成為典範。

不只是南崁,台灣的未來需要被想像,很多的想像,當全台灣越多人願意一起站出想像與行動,我們的未來才不會被決定。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從自己開始,呼喚並影響更多的人,一起來想像,一起來行動,呼喚每一個台灣人內心深處都會有,對家鄉對台灣的愛,把這一份自然素樸的心,變成信仰,變成台灣文化,化整為零,化繁為簡,台灣,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!甚至可以輸出到世界各地。

深深祈願,有一天,台灣也有古川町,很多的古川町,不僅住得舒適優雅,還可以輸出到全世界。

即刻報名【南崁講堂】

【活動影片】精彩不錯過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更多照片:[20140614] 南崁講堂Ⅰ 《城市的遠見—看見古川町》影片座談 |  陳板老師

即刻報名【南崁講堂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